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大兴安岭站  >  要闻
潮起驿站再扬帆 ——十八站林业局经济社会发展纪实
时间 :2017-08-10 来源:大兴安岭日报 作者:张清林
 

  十八站林业局处处在变——转型发展步伐加快,职工收入逐年攀升,产业结构明显优化,城镇街区整洁亮丽……

  盘点十八站林业局的发展变化,令人振奋,追溯变化的根源,是突出转型发展核心任务,更加注重生态保护,更加注重内部管理,更加注重民生改善的良好工作思路。

  找准路子,激活发展后劲

  转型发展的根本出路是找准路子,定位要准。十八站局地处黑漠公路的黄金节点,独特的区位优势给发展旅游业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十八站局围绕地区实施“全景兴安、全域旅游”发展战略,充分发挥黄金自驾区位、驿站民族文化和林业产业三大优势,着力打造北方灯笼城、十八古驿站、萨满民俗风情三大品牌,以构建自驾服务、文化探秘、生态观光、康养度假、边疆探奇和特种运动为核心,叫响大美兴安·十八驿站品牌。在城镇街区悬挂彩旗450面,制作各式灯笼5800个,种绿化大苗5.8万株,街道小区布满十八驿站元素;聘请北京华汉旅游规划设计研究院,制定旅游产业长远发展1个总规和4个详规,完成了对“中国最北灯笼城”、“十八古驿站”的商标注册,成功申报了建设国家级森林湿地公园项目,先后建设了萨吉满盛山、驿站博物馆、北出口仿古大门等旅游景区景点,为林业局打造优质旅游基地、精品旅游景区、名牌旅游产品和黄金旅游线路打下基础。

  抓住重点,促进经济提质增速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产业项目的推进,只有大力发展替代产业,才能提高综合经济实力,基于这一点,十八站林业局年初向各管护区分别注入30万元自主创业基金,助推各管护区增强自我造血能力。采取林下经济用地市场价租赁的形式,与北京中天康达医药技术有限公司,签订中草药种植基地项目,计划投资1.7亿元,现已种植3075亩,整地4700亩。与大兴安岭北极五味子开发技术公司达成协议,建设北极五味子培育基地,预计投资3亿元,种植五味子1500公顷,5~7年内,在十八站施业区内的呼玛河沿岸建成集五味子种植、加工、储存、销售、养生、旅游为一体的“大兴安岭北极五味子”经济园区,成为国内最大的五味子种植、加工基地。现已建设育苗大棚12栋,用地3000亩,培育出种苗144万株,种植白鲜20亩。以合作社经营的方式,重点打造三个北药种植基地,种植赤芍、桔梗、黄芪、板蓝根共311公顷。

  夯实基础,提升发展后劲

  “人、财、物”的管理是加快转型发展的核心要素。十八站林业局坚持在转型中谋发展,在经营中找出路,在管理中要效益,针对财务、产业、人事等重点领域,对以往形成的管理办法和规章制度进行重新修订和完善,废除废止了15项、修订完善了21项规章制度,形成了以制度用权、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工作格局。通过采取实名制工资认证、定项定岗专项检查等措施,对全局330名不在岗挂名开资人员和长期请假人员进行全面清理,实现了职工名册数、在岗人员数、劳动合同签订数、工资支付人数、社会保险缴纳人数“五统一”。建立了“预算编制有标准、预算执行有监控、项目完成有评价、评价结果有反馈、反馈结果有运用”的预算管理模式,累计节约资金596.5万元。通过事前控制、事中监督、事后审计,对基层单位所需报销的各项物资采购单据和实物进行认真审核严格把关。公务接待费支出压缩54%,公务车辆使用费支出压缩12%,公费出国考察零支出。“三公”经费实现了按5%~10%比例逐年递减,管理费用累计压缩635.8万元。通过招商引资,采取出租承包、委托经营、拍卖出售等方式对优良资产予以盘活。通过内部调剂,盘活闲置资产161万元;通过租赁经营,增加收入164万元;通过资产处置,拍卖收益386万元。

  兜住底线,提升百姓幸福指数

  十八站林业局始终把提升职工群众幸福指数,改善人居环境,作为促进经济发展的切入点和落脚点,在连续4年普调增资的基础上,2016年又为职工每月普调285元,把林业职工扶贫脱贫工作作为“头号民生工程”来抓,通过专业合作社带动53名困难职工实现创业增收,2016年度完成脱贫任务46户89人。在全局开展了“全局动员,全民动手,共建幸福秀美驿站”活动,全局共出动万余人参与义务植树活动,完成大苗植树任务5.8万株;组织5支党员志愿者服务队深入全局22个小区全面开展了清垃圾、清杂物、清残垣断壁、清庭院“四清”和净化、绿化、亮化、美化“四化”活动。清除卫生死角145处,疏通沟渠6000余延长米,疏通下水道20处,清扫清运垃圾8000余吨。十八站林业局在变,地变绿了、城镇变亮了、人心变稳了、经济发展了,2万驿站儿女在这片土地上享受着经济发展带来的幸福生活。

编辑:左远红
推荐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