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大兴安岭站  >  政情
以文化自信为引领 凝聚干事创业精神动力
时间 :2017-11-23 来源:东北网 作者:
 

  大兴安岭地区松岭区位于伊勒呼里山南麓,是嫩江的源头,既是大兴安岭开发建设的首战之地,又是兴安首府的后花园。就松岭而言,历史文化悠久厚重。近千幅的远古彩绘岩画、疑似鲜卑墓群等古人类活动遗迹在松岭陆续发现,彰显着松岭乃至大兴安岭林区远古文明源远流长;红色文化激扬励志。松岭区是抗联将士热血抛洒的土地,这里是抗联三路军三支队战斗过的地方,有库楚河战役遗址,有东北抗联烈士纪念碑。在这片血与火交织的土地上,抗联精神得到发扬和传承;生态文化丰富多彩。松岭区有亚洲唯一的寒温带岛状林南瓮河湿地,有大兴安岭面积最大、地质特征最明显的飞龙山地质公园,有休闲度假的伊勒呼里山庄,有秘境神韵的鲜卑文化风情园,域内旅游资源富集;知青文化开放包容。开发建设初期,从上海、宁波等大都市走向茫茫林海数万知识青年,用开放包容的心态情怀,投入到林区开发建设的大潮中,奉献了青春,谱写了知青战天斗地、艰苦奋斗、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为林区历史留下了宝贵的记忆和财富。

  松岭文化孕育着改革的力量,充盈着精神的富矿,我们有条件也有责任挑起文化发展繁荣的重担,为松岭转型发展打下深厚的文化底色,注入丰沛的文化元气。1.以文化人,以史资政,奠定文化根基。我们要善于在丰厚的文化资源中萃取精华,服务当代,把握发展趋势,推动林区文化繁荣发展。要深入解读林区人民在生产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最基本的文化基因——大兴安岭精神,努力挖掘兴安精神的价值理念;要深入总结林区发展史,研究松岭历史文化资源主题意义、思想魅力和自信价值,找准历史和现实结合点,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把松岭文化研究好、传承好,为加快转型发展奠定坚实的文化根基。

  2.立根固本,凝心聚力,提供精神动力。我们将注重发挥载体的宣传作用,利用文化墙、公交站牌、公共场所、居民区宣传栏等设置,图说我们的价值观,营造核心价值观宣传的浓厚氛围。注重发挥活动的示范作用,以镇场、社区、机关、企业、警营、学校等为重点,广泛开展以“明德守礼,美在松岭”主题的文明创建活动,使价值观融入到百姓生活,在潜移默化中根植人心。注重发挥典型的引路作用,开展感动松岭人物(群体)评选、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推选一批紧扣时代脉搏、具有群众认同基础、推动林区发展实践的典型人物,让人们真切的感受到真善美就在身边,逐步涵养传递爱与善的自觉,为林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3.弘德立言,把握实质,传播松岭声音。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对于我们来说,就是要讲好松岭故事,传播松岭声音。要打好文化牌,依托大兴安岭地委开展的“点赞兴安、八个十佳”活动,我们推荐了七大类十二个单项(文化、旅游、菜系)的评选项目,把我们的湿地小镇、鲜卑文化、红色文化、大美湿地文化节等特色文化品牌推出“山门”。要打好游客牌,立足我区独特的资源优势和地域优势,打造湿地揽胜、探幽寻古、城乡近郊、森林康养等特色旅游品牌,将游客迎进“家门”,不仅让游客感受到这里的优越生态环境,还要通过他们发散放大效应宣传我们松岭。要打好媒介牌,建立大外宣格局,加强与各级媒体沟通联系,打通重要媒体传播渠道,牢牢把握外宣话语权,抢占新闻舆论的制高点,主动借助新媒体传播优势,不失时机地传播松岭好声音,为松岭转型发展提供舆论支持。(中共松岭区委书记 王新宇)

编辑:左远红
推荐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