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危房搬进了新楼房;一元钱也能挂号看病;殡葬费免收减轻了家庭负担;在县医院看病也能有省里的专家医生坐诊;低保钱又涨了;县医院的药真的降价了,比外面的药店卖的还便宜……
这些老百姓口口相传的好事,与塔河县委县政府的惠民工程是分不开的。多年来,塔河县始终坚持改善民生促和谐,牢固树立“民生优先、发展为民”的工作理念,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大力实施民生工程,切实办好民生实事。如今,在塔河大地上,一项项“民生工程”掷地有声,一幅幅最亲最美的民生画卷徐徐展开。
“群众利益无小事,民生问题大如天。必须把改善民生、顺乎民意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提高人民的幸福指数。五年来,用在民生支出396411万元,其中不少民生资金用到了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小事’上。”塔河县委书记周魁伟说。
据周书记介绍,塔河县在大力实施教育、医疗、住房保障等重大民生工程的同时,更加注重民生建设的“细节”、“小事”,开展了一系列贴近群众的“微民生工程”,如维修老旧楼房、增加公益性岗位、免除殡葬服务收费,这些看似平常的“小事”,让城乡居民更加舒心。
打开塔河县的“民生发展路线图”,一项项惠民工程、一件件民生实事,无不让人感受到沉甸甸的“民生分量”。五年来,全县财政用于民生方面仅2015年、2016年两年就超过141058万元,占财政总支出的80%。
这一笔笔资金,变成了宽敞明亮的校舍、现代化的电教设备。塔河县先后对15所校舍进行了维修改造,创建了地区一类和二类幼儿园各1所,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顺利通过国家验收,普通高中高考二本升学率达到30.2%,塔河县更是荣获黑龙江省社区教育实验县称号。
这一笔笔资金,建成了功能设施良好的医院,塔河县人民医院由5年前5000多平方米发展到现在的15000平方米的规模。新建了县医院综合楼和维修改造县中医院等8个医疗机构,全面实施12个大类45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县域内定点医疗机构实现即时结算,受益群众达7.6万人次。
这一笔笔资金,换成了感动千万城乡居民的养老金、医疗保险金。为城镇贫困人口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从2013年的每人每月380元提高到2017年的每人每月530元,五年累计发放城乡低保金、医疗救助金达1.1亿元,社会困难群体得到有效救助。
这一笔笔资金,实现了城乡整体形象的不断提升。这五年,塔河县升级改造了西尔河、滴翠园及栖霞山公园,建设了龙畔步行街,城乡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启动实施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棚户区改造工程,五年来累计新建楼房79.6万平方米,改造平房44万平方米,使10637户林区百姓喜迁新居。维修老旧楼房41栋,亮化楼体105栋,维修改造镇内道路47公里,城乡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这五年里,实施“三供两治”工程,建成了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铺设塔河镇备用水源地管道,新建给排水管网36.7公里、供热管网59.6公里和换热站11座,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饮水、供热等问题得到初步解决,农村面貌得到较大改观。
“你看,现在的县医院条件好多了,过去我们要看个大一点的病都要去外地大医院。如今的县医院盖得多漂亮,设施条件也不错,这不刚接受完高压氧的治疗,治疗效果非常好。”在塔河县人民医院的治疗室外,盘古镇李大爷说:“如今,我们看病,政府掏一大部分,自己才拿小部分,而且住院直接结算,不用拿着票据再去医保局了!”
就业是民生之本,就业问题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关乎广大劳动者切身利益。2012年初至2017年,塔河县累计城镇新就业13063人,新增就业10041人,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5793人,困难人员实现就业1909人。五年来,塔河县公益性岗位开发数量从最初的200余个增加至2016年末的1425个,为塔河县的就业困难群体根据产业转型实际安置提供了千余个就业岗位,为众多家庭解决了生活保障问题。
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站上新起点,开启新征程,我们有理由期待,塔河将继续有力挥动“改善民生”如椽巨笔,绘就更加绚丽的民生画卷,奋笔疾书更加精彩的民生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