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林区坚持“生态固本、产业强区、改革兴企、创业富民”总思路,以“开源、节流、减负、惠民”为总要求,全力以赴保生态、抓改革、促转型、惠民生,社会各项事业齐头并进。先后被评为“省级生态区”“省级文明城市”;林业局荣获省“五一劳动奖状”,被评为“全国绿化先进集体”。
将生态建设作为立区之本、发展之基,全面落实停伐部署,坚决守住资源红线,森林经营质量显著提高,生态功能逐步恢复。实行营防一体化建设,保质保量完成中幼林抚育和补植补造工作任务。实施了森林重点火险区综合治理三期工程,防火应急水壶、入山防火安全门和风力灭火机风筒技术改造的经验在全地区推广,连续8年被评为全省森林防火先进单位。森林蓄积和森林覆盖率实现了“双增长”。同时,这个区还改造了奥库萨卡埃河阶梯式堤坝,并启动了省级湿地公园申报工作。
将改革作为林区发展的根本动力,着力破解发展瓶颈,激发发展活力。全面完成了木材生产战线转制经营工作,裁撤整合林业机构10个,安置职工1386人。在全地区率先实施实名制营林生产队伍规范化建设,切实保障职工群众利益。企业转制实现突破,完成鹿业公司、绿色产业公司整体转制,盘活存量资产500余万元。后贝加尔公司成功破题,完成转机建制。
将发展接续替代产业作为林区发展的根本途径,推进产业项目建设,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落地重点招商引资项目9个,推进地区重点产业项目7个。构建了以生态旅游、森林生态食品、绿色矿业和创意文化为主的多元产业格局。完成原始森林公园、碧洲佛山等8个景区景点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开元旅游综合服务区项目纳入全国优选旅游项目。围绕“龙头企业+基地+示范户”模式,结合全民创业,建成森林生态食品产业基地32个,6个基地通过有机生产基地认证,4类10个品种食用菌产品进入国家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质量追溯系统。借助“互联网+”平台,建立各类林下产品实体网店58家。小柯勒河铜多金属矿被省国土厅评价为全省两项重大找矿成果之一。促进“旅游+文化”融合发展,实施了新林区博物馆建设项目,目前博物馆主体工程已完工。
将民生作为最大的政治,坚持为群众办好事实事,百姓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职工工资实现大幅增长,公务用车补贴、住房公积金全面落实。完成棚户区改造52.21万平方米,改造局址道路21.36万平方米,新增城镇绿地48万平方米,集中供暖普及率达到81.4%。投入资金3011万元,实施中小学基础设施改造。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在全地区率先通过教育部评估验收,新林区被确定为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稳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所有药品实现零差率销售,检验、CT等大型医疗设备医疗价格下浮6%~20%,与省内18家、省外3家医疗机构开通了异地结算业务。社会保障能力增强,职工和退休人员医疗费核销比例提高至90%和95%,实现了大兴安岭地区范围内统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