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大兴安岭站  >  区局
呼玛县:边关古镇飘出爱民曲
时间 :2016-08-16 来源:大兴安岭日报 作者:
 

  在风光旖旎的黑龙江畔有一个不足40户人家的小村——呼玛县湖通镇村,这里曾是黄金古驿站,虽然曾经的繁华已被历史所尘封,但在这个地处严寒的中国北疆小村庄里,却有另一份精彩在演绎着,那就是一个又一个动人的爱民故事。

  军营里有口“爱民井”

  初春的兴安,乍暖还寒,刚过完春节,村长汪爱华就在村民们的簇拥下来到大兴安岭军分区某部二连,为他们送来了一面绣有“军民鱼水情,用水在军营”的锦旗。接过锦旗,连队指导员李强的一句话道出了全连官兵的心声,“能让村民喝上健康水,用上放心水,是全连官兵最值得高兴和骄傲的事儿!”。

  湖通镇村,地处偏僻,部分村民居住在山坡之上,另一部分则居住在沿江地势较低的地方。山坡地势较高不易打井,而江边的村民井是没少打,可水质较差,颜色浑浊发黄。16年前,连队在上级帮助下,请专业钻井队施工一个月,打出一口深达155米的深水井,解决了官兵吃水难的问题。从那时起,就有部分村民开始到连队打水,渐渐地全村村民都来连队打水吃,为了方便村民用水,连队决定每天下午4点,统一为村民发电抽水。

  16年来,连队官兵换了一茬又一茬,可为村民提供用水的传统却一直传承着。村长汪爱华告诉记者:“以前连队官兵帮我们挑水吃,现在十几年如一日的给我们抽水吃,还为行动不便的村民送水。前几年连队有了淋浴室,我们村也有了定期免费的洗浴场所,大家都把连队的那口井叫做‘爱民井’”!

  连队军医变“村医”

  湖通镇村距离最近的城镇也有30公里,道路崎岖,弯多坡陡,不到10公里的路段就有66道弯之多,道路极其难走。冬季风高雪大,一封路就是十天半月。村民如有头疼脑热的,只能提前准备些常用药。为解决村民就医难、无医生的难题,连队把连里的医务室变成了村民的“卫生所”,而军医则变身“村医”,受到村民的欢迎。连队军医行医经验丰富,经常到村里走街串户为村民巡诊、义诊,治病救人。仅4年多就累计为村民治病100余人次。2008年5月29日,村民刘宝田突患胃穿孔。危急关头,连队军医及时赶到,一边迅速展开初期的救治工作,一边向上级请示动用军车跨辖区抢救(离连队最近的县城不在其辖区内)。在得到上级批准后,一台边防巡逻车驶出湖通镇村。40分钟后,到达呼玛县人民医院,经过急救,患者脱离了生命危险。主治医师告诉带车的连队指导员,“这个患者真是捡回一条命,再晚10分钟就有生命危险!”听了主治医师的话,患者的家人感动得落下泪来。

  驻地电工是个“兵”

  湖通镇村用电线路大都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架设的,严重老化,经常出现照明短路等故障。因为没有专职电工,停电、乱接、错接线路现象时有发生。为保障村民用电安全,连队党支部派发电员深入到村民家中检修维护电路,对部分老化电路进行了科学布设,并免费为部分贫困村民更换了电源线。连队发电员一级士官成强告诉记者,“我任连队发电员以来,几乎为每户村民都检修过电路,仅更换电闸就有20多个。现在村民遇到用电问题首先想到的就是我。虽然累点,但听到村民一句句‘谢谢你哦,成电工’时,心里热乎乎的。”

  去年8月4日,连队正在进行营建施工建设。上午10时30分,原村长毛永起急匆匆地赶到连队,边跑边喊成强的名字。营门哨兵得知村里突然停电,而此时几户村民正在用简易锅炉烧制菌种。如果不能尽快将线路修好,将会给村民造成不小的经济损失。连队施工正在关键期,村民又急等用电,思量再三,连队领导决定先放下自己的活儿,派出以两名发电员为首的应急小组,官兵们顺着主干线路展开检查,发现一根电线被刮断的树枝压断了。两名发电员立即行动,关闸、接线、开闸,仅用2分钟便恢复了电力供应。从村民来连队找发电员到电力恢复,仅用了四十来分钟,可却为村民挽回经济损失近10万元。

  记者在湖通镇村村委会了解到,连队不仅为村民提供用水,送医送药,检修电路,还长期资助2名贫困学生上学。8年来,连队干部士官党员累计捐赠助学金7000余元。饮水当思源,连队的浓浓爱民情意,深深地感动着村民,每年春节期间,村民都自发地来到连队为战士包饺子,冬天主动帮助连队劈柈子,特别是在老兵复员新兵未到的时期主动配合连队官兵到界江上巡逻,共促边境稳定。

编辑:左远红
推荐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