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大兴安岭站  >  政情
树立绿色发展理念 构建生态产业格局
时间 :2017-06-21 来源:大兴安岭日报 作者:刘海森
 

  省委书记张庆伟同志在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中指出,以打造“两座金山银山”为抓手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创新实施大小兴安岭林区生态保护与经济转型规划,念好山水经、冰雪经,构建绿色生态产业体系和空间格局。通过在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上和会后的学习思考,使我更加坚定了保护好生态资源的决心,充满了信心,转型发展的思路更加清晰,目标也进一步明确,就是要发挥生态资源优势,走绿色发展之路。

  加林局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良,拥有大森林、大湿地,这是大自然恩赐的宝贵财富,也是今后发展的重要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是转型发展的金字招牌,也是最大的优势、最大的财富,更是最大的发展潜力。保护好、利用好这片青山绿水是加林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转化利用,变自然优势为经济优势、变资源优势为资本优势、变比较优势为竞争优势,这样就有了在未来竞争中脱颖而出的资本和底气。

  抓好生态保护,关键在于处理好生态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的关系。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保护好绿水青山,才会有金山银山。要坚持生态保护优先的原则,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克服把保护生态与发展生产力对立起来的思维,下大决心、花大气力改变不合理的产业结构、资源利用方式、空间布局、生活方式,决不以牺牲环境、浪费资源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共赢。要动员全局力量,打击破坏森林、湿地、河流的违法行为。当前,要做好甘河上游生态保护,加大环境治理力度,并做好森林防火各项工作。生态的保护,不是一日之功。生态文明建设注定是一场持久战、攻坚战。要保持定力,一年接着一年抓,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胸襟、“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步步为营、久久为功,为转型发展注入持续不断的动力。

  保护优先,并不是不要发展。在保护中发展,就是要突出绿色生态这块金字招牌,要把着力点放在绿色生态产业上,放在发展循环经济上,着力构建绿色产业体系和空间格局,对加林局来说,就是要进一步加快生态旅游和森林生态食品产业发展,通过大发展、快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同步提升。

  “绿水青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习近平总书记充满思辨的科学论断为龙江振兴发展指明了一条发挥资源优势的现实路径。我们要围绕生态休闲、健康养老、度假旅游等产业方向发力,以大力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景区开发为突破口,启动生态旅游开发带动战略,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以“百泉谷”为品牌,举全局之力,打造旅游精品工程,核心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跨越性进展,开展了立体式宣传,百泉谷生态旅游风景区品牌开始被人们逐步熟知。旅游是一个涉及多个行业、社会关联度高的产业,发展需要一个好的环境,需要全局干部职工和社会的广泛支持。发展旅游产业是一个系统工程,不能靠一两个部门去做,而要靠全局合力和社会力量去做,要靠强有力的宏观调控力量去整合。目前,加林局旅游业发展处于提高硬件水平、完善配套设施、市场化运作并重的阶段,在经营体制上、社会融资上、市场开发等方面遇到的困难不亚于旅游开发起始时面临的难处,因此,加林局决心将旅游开发放在我区全域旅游发展规划的大环境中去考虑,加强领导,凝聚社会各界力量,齐心合力做大旅游产业。在百泉谷总体旅游规划指导下,吃透设计理念,突出自身特点,兼顾环境协调,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建设。景区的开发建设工作,坚持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的原则,努力做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总结吸取国内外一些旅游景点在开发建设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坚决避免盲目开发和低水平重复建设,杜绝破坏性开发;服从规划不等于事事依赖规划,在具体建设过程中还要加强对景观设计的精雕细琢,于细微处见精髓,在毫末之处见匠心的景区才是真正的精品;服务设施的配套完善,要突出“以人为本”这一核心原则,在这一前提下要凸显个性、体现特色、提升品位、形成规模,在“行、游、食、宿、娱”等各个要素环节上都做到配套完善、管理到位。

  发展冰雪经济,有资源优势、有历史底蕴、有经验积累。2016年冬季,加林局在地委、行署、林业集团公司的支持下,首开大兴安岭南部大型冰雪游园活动先河,建设了集冰雪娱乐、冰雪雕塑作品观赏、文化体育活动展演于一体的综合兴安冰雪游乐园,60天营业时间里实现收入110万元。但加林局的冰雪资源宝藏只展示了“冰山一角”,优势远未得到充分释放。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那样,黑龙江在利用冰天雪地发展旅游方面有一定优势,但现在也有竞争了,不能守株待兔,固步自封,现在是在市场激烈竞争中求发展,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可以说,冰雪经济大产业、大发展的格局尚未完全形成,把冰雪经济做大做强,加林局还有很大的空间、市场和作为。一提到冰天雪地,人们就会联想到天寒地冻恶劣的自然条件,但这恰恰是大自然给予大兴安岭的宝贵财富。“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让人们对所谓的“劣势”有了全新的认识。无论是冰天雪地营造的极致景观,还是寒地黑土孕育的绿色食品,冰天雪地恰恰是大兴安岭特有的发展优势。冰雪产业作为成长较快的新兴产业,为转型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冰雪旅游是冰雪经济的核心产业,也是融合其他冰雪产业的重要载体,不仅直接产生效益,而且关联度高、带动性强。要挖掘冰雪文化内涵,赋自然以生命,寓景观以文化,练内功、蓄能量,扬长避短,依托冰雪产业空间的拓展,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让寒地黑土“长出”黄金万两,让冰天雪地真正变成金山银山。

  “绿水青山”为发展绿色食品产业提供了良好的自然基础,“冰天雪地”同时也降低了一些病虫害的风险,“绿水青山”“冰天雪地”共同造就了我省寒地黑土的优势。大自然可以“静等花开”,挖掘生态优势不能“坐享其成”,而是要紧紧跟上发展升级的大势,凝聚生态共识,坚持“生态方法论”,奋发有为,开拓进取,因地制宜选择好发展产业。加林局选择的“三种一养”品种,沙棘、榛子、金莲花种植和蜜蜂养殖都兼具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个属性。在生态效益上具有改良土壤、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流失、恢复森林植被、改善生态环境的功能;在社会效益上具有产业开发扶贫、创造就业机会、增加职工收入、拉动经济增长和相关行业的发展;在经济效益上具有一次性投资,长期受益,效益显著的特点。我们要继续挖掘潜力,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继续把“绿水青山”“冰天雪地”的自然优势转化为“金山银山”的经济效益,实现职工富、生态美有机统一。 在省党代会精神指引下,加林局将牢牢树立绿色发展理念,构筑生态建设的“绿色谱系”,激发转型升级的“绿色动力”,擦亮竞争发展的“绿色名片”,把广泛的“生态共识”转化为积极的“生态行动”。砥砺前行,就一定能走出一条生态优势充分发挥、绿色生态产业富局惠民、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路子。

编辑:左远红
推荐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