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大兴安岭站  >  要闻
地区定点驻村扶贫工作有序推进 把好门 管好人 干好事
时间 :2017-08-14 来源:大兴安岭日报 作者:高长志 孙莹
 

  本报讯(高长志记者孙莹)按照《全省脱贫攻坚精准识别、精准退出实施方案》和省扶贫攻坚“回头看”会议有关要求,地委高度重视,迅速把思想认识统一到省委的要求上来,采取有效措施,扎实推进定点驻村扶贫工作落准、落细、落实。

  精准识别“把好门”。组织制定了大兴安岭地区建档立卡人口清退参考标准,重新识别贫困户、重新核查脱贫户、重新确定建档立卡贫困户,力求摸清贫困户具体情况。指导涉农县区制定了不精准问题细化量化标准,对11种不符合条件的情形进行了明确,便于在精准识别过程中实际操作。以“回到原点,从头再来”的态度,实行新一轮“建档立卡”,做到“一户一卡”、“一户一法”,并进行动态监测管理。完善了脱贫对象动态“进出”监管机制,定期开展“回头看”工作,严把新进、清除和退出关口,让真正的贫困人口一个不能落,非贫困人口一个也不能多,确保扶贫工作扶到点上、扶到根上。

  全程留痕“管好人”。坚持管理“不松劲”,研究制定了《定点驻村扶贫工作队和队员管理细则》和《定点驻村扶贫工作办公室工作职责》,细化了50项管理细则和18项工作责任,对定点驻村扶贫办公室和工作队及队员从严、从实、从细管理。为防止驻村干部搞“走读式”“挂名式”帮扶,实行了驻村干部工作纪实制度,要求各驻村工作全体队员及派出单位记好《民情日记》、《定点驻村干部工作日志》、《派出单位联系指导帮扶工作纪实簿》等材料。采取日记录、周报告、月总结、季度查、年考评的方式,实行全程“痕迹管理”。通过制度的刚性约束,使驻村干部在进村入户、实地调研、帮助贫困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等工作中干出更加实打实的效果。 真情流露“干好事”。驻村干部把对接贫困村当成“第二家乡”,为贫困户办实事,让他们真切的感受到扶贫工作不是在“作秀”。

编辑:左远红
推荐栏目